1
咽喉部急性炎症
01 急性会厌炎
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起病突然,进展迅速,易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治疗原则:全身抗感染+抗炎治疗,辅以局部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的应用要点:应用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如布地奈德)、N-乙酰半胱氨酸等,有效减轻局部粘膜充血、水肿,缓解咽喉局部肿痛,降低痰液粘滞性,促进排出。
02 急性喉炎
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在儿童和成人,治疗方式应做区别。
03 急性咽炎
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治疗原则:局部对症治疗,病因治疗。
雾化吸入的应用要点:雾化吸入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如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咽炎目前仍为临床经验性使用。伴较多黏痰的患者可联合雾化N-乙酰半胱氨酸,症状缓解后停药,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
04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发生在无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一种急性病症,是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弥漫性炎症,病因多样,表现为急性喉炎和气管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3
喉部损伤及水肿
一般有明确的损伤史,发病急,出现喉喘鸣、声嘶、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窒息。
治疗原则:首先应去除病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同时予以预防感染及全身激素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的应用要点:雾化吸入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可缓解喉部充血水肿,增大通气量。伴有较多气道分泌物的患者,可联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对于气管插管导致的喉水肿,拔管前后给予雾化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可显著降低拔管后喉水肿发生风险。
4
气管切开术后的雾化吸入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和过滤作用消失,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黏稠,甚至黏附在人工气道内径表面,患者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
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对减少术后痰液潴留、痰痂形成和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雾化吸入的应用要点:氧驱雾化的方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方法,常用湿化液包括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灭菌注射用水、其他药物湿化液等。当术后合并呼吸道炎症、水肿时,可酌情使用气道局部激素雾化(如布地奈德),能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控制喘息、咳嗽、咯痰等症状,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消肿及镇痛。使用氯化钠溶液时应注意选用0.45%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联合使用其他碱性药物。灭菌注射用水因低渗且不含杂质被广泛应用,稀释能力强,适用于分泌物多且黏稠的患者,也可作为其他湿化药物的溶媒使用。
参考文献:徐文, 董频, 等. 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9, 26(5): 231-238.